近日,我院胸外科医生王代平在科室主任王世平的指导下,联合麻醉手术部副主任毛文杰和副主任医师巫韧,创新性开展了“无管化”极微创单孔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术,帮
在癌症的漫长治疗与康复过程中,许多患者都面临着一个“隐形敌人”——癌因性疲乏(Cancer-related Fatigue,CRF)。它不同于普通的疲劳,不仅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,还可能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。了解癌因性疲乏的相关知识,并掌握科学的应对方法,对癌症患者及其家属来说至关重要。今天,就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个敌人,并掌握应对它的有效方法。
一、癌因性疲乏的定义
CRF是由癌症或癌症治疗引起的一种痛苦的、持续的倦怠或体力不支,与近期运动量不符,且不能通过休息缓解。临床表现为持续2周以上的倦怠,常伴有认知障碍及情绪低落等,且妨碍日常生活。它与普通疲劳存在明显区别,普通疲劳在经过充足休息后往往能得到改善。
展开剩余87%癌症相关性疲乏(cancer-related fatigue,CRF)是癌症患者最为常见的伴随症状,且持续时间长。癌症诊断时CRF发生率达40%,积极治疗期间CRF发生率为62%-85%,中重度占比为30%-60% ,它的出现频率比疼痛、恶心、呕吐等症状更高,却常常被忽视。其具有长期性、严重程度高、影响范围广等特点,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、社交活动以及心理状态产生全方位的负面影响。
二、癌因性疲乏的发病机制
CRF的具体机制到目前仍不太明确。从疾病本身来看,肿瘤细胞会释放如肿瘤坏死因子、白细胞介素等炎性细胞因子,干扰人体正常代谢,导致能量代谢紊乱。治疗手段也在其中“推波助澜”,化疗药物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,会影响正常细胞的功能,抑制骨髓造血,造成贫血,进而引发疲乏;放疗会损伤局部组织,引起炎症反应,消耗身体能量;手术创伤也会使身体处于应激状态,导致体力下降。此外,患者的心理状态也不容忽视,焦虑、抑郁等负面情绪会加重疲乏感,形成恶性循环。
三、癌因性疲乏的筛查
所有患者在初次就诊时都应该使用临床实践指南,适合其年龄的评估工具进行CRF的筛查。可考虑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采用不同的量表进行筛查。对于年龄>12岁的患者,采用0—10分的数字分级法(numerical rating scale,NRS)量表进行筛查。其中,0分为无疲乏,10分为能想像的最为严重的CRF ;1—3分是轻度疲乏,4—6分是中度疲乏,7—10分是重度疲乏。这个量表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筛查量表。对于无法采用该量表的患者,如7—12岁的低龄儿童,可采用1—5分量表(1分是无疲乏,5分是最疲乏),5—6岁儿童采用“累”和“不累”来进行筛查。
四、科学应对癌因性疲乏的策略
(一)调整生活方式
1.规律作息: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表,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,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。创造安静、舒适、黑暗且温度适宜的睡眠环境,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。如果存在睡眠问题,可以尝试睡前放松技巧,如深呼吸、冥想、听轻柔的音乐等,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辅助睡眠。
2.合理运动,唤醒身体活力:许多人认为,身体疲乏就应该多休息,但适度运动反而有助于缓解癌因性疲乏。运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,增加氧气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,改善代谢功能;还能刺激大脑分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,提升情绪,减轻疲劳感。癌症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,如散步、太极拳、瑜伽等低强度有氧运动。建议每周进行3 - 5次,每次20 - 30分钟。开始运动时,强度要循序渐进,以不感到过度劳累为宜。如果身体条件允许,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尝试抗阻训练,如使用弹力带或小哑铃,增强肌肉力量,提高基础代谢率。
3.调整饮食,为身体“加油”:饮食在对抗癌因性疲乏中起着关键作用。患者应保证摄入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物质,维持身体正常运转。
(1)主食粗细搭配:在精米面的基础上,增加燕麦、糙米、全麦面包等粗粮的摄入,它们富含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,能为身体持续提供能量。
(2)优质蛋白不可少:选择瘦肉(如鸡肉、鱼肉、牛肉)、豆类、蛋类、奶制品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,有助于修复和增强身体组织。
(3)多吃蔬果: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、矿物质和抗氧化物质,如维生素C、维生素E等,能帮助减轻身体的氧化应激反应,缓解疲劳。
(4)少食多餐:如果患者食欲不佳或消化功能较弱,可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,既能保证营养摄入,又能减轻胃肠负担。
(5)避免高糖、高脂肪和加工食品,它们可能会导致血糖波动,加重身体的疲惫感。同时,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,每天饮用1500 - 2000毫升水,促进新陈代谢。
(二)心理调节,驱散心灵阴霾
心理因素对癌因性疲乏的影响不容小觑,长期处于焦虑、抑郁等负面情绪中,会使身体的应激激素水平升高,加重疲乏症状。癌因性疲乏患者可以尝试以下心理调节方法:
1.倾诉与交流:与家人、朋友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担忧,也可以参加癌症患者互助小组,在与其他病友的交流中获得情感支持和应对经验。
2.放松训练:学习深呼吸、冥想、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放松技巧,每天花15 - 20分钟进行练习,帮助缓解紧张情绪,减轻身心压力。
3.培养兴趣爱好:根据自己的喜好,选择绘画、书法、听音乐、阅读等活动,转移注意力,丰富生活,让身心得到放松。
4.如果负面情绪较为严重,影响到日常生活,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,通过心理治疗或必要的药物干预,改善心理状态。
(三)医疗干预
如果通过上述自我调节方法,癌因性疲乏症状没有明显改善,或者出现以下情况,应及时就医:
1.疲乏感突然加重,严重影响日常生活,如无法正常起床、行走等。
2.伴随其他新的症状,如发热、呼吸困难、头晕、心慌等。
3.出现严重的情绪问题,如持续的抑郁、焦虑、甚至有自杀念头。
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,进一步检查是否存在其他并发症,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,可能包括药物治疗、营养支持、康复治疗、心理治疗等。
癌因性疲乏虽然顽固,但并非不可战胜。通过了解其成因,进行科学评估,并采取综合的应对策略,癌症患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疲乏症状,提高生活质量,以更积极的状态面对疾病治疗和康复。每一位癌症患者都是勇敢的战士,希望这份指南能成为你们抗击癌因性疲乏的有力武器,让生命在与疾病的抗争中绽放光彩。
参考文献:
[1]彭平,陈元.癌症相关性疲乏的研究现状和进展[J].实用肿瘤杂志,2022,37(04):293-298.
[2]张剑军,钱建新.中国癌症相关性疲乏临床实践诊疗指南(2021年版)[J].中国癌症杂志,2021,31(09):852-872.
[4]宋莉莉,童萍,翟艳芳,等.我国癌因性疲乏患者居家照护的范围综述[J].当代护士(下旬刊),2024,31(01):27-32.
[5]苏小凤,韩继明.运动干预应用于癌因性疲乏的研究现状[J].中国疗养医学,2021,30(01):19-21.
[6]郑咪咪,万宏伟,朱毓.音乐疗法对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干预效果的系统评价[J].上海护理,2025,25(03):58-62.
[7]纪钰婷,袁亚萍.八段锦在癌因性疲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[J].医药前沿,2024,14(35):108-110.
文 | 肿瘤科 邹慧
编辑:胡 波
一审:李治刚
二审:游 莹
三审:任小兵
发布于:四川省股票配资最简单方法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